阎云天:司法涤除登记新规:彻底破解“挂名法人”……
<h1 class="rich_media_title " id="activity-name" style="-webkit-tap-highlight-color: transparent; margin: 0px 0px 14px; padding: 0px; outline: 0px; font-weight: 500; font-size: 22px; line-height: 1.4; user-select: text; color: rgba(0, 0, 0, 0.9); font-family: " pingfang="" sc",="" system-ui,="" -apple-system,="" "system-ui",="" "helvetica="" neue",="" "hiragino="" sans="" gb",="" "microsoft="" yahei="" ui",="" yahei",="" arial,="" sans-serif;"="">——司法涤除登记新规:彻底破解“挂名法人”困局|2025年公司登记新规重磅解读
一|困局:为何“挂名法人”问题长期无解?
在企业登记实践中,长期存在三大痛点:
1. “被法人”现象普遍
员工离职后仍被登记为法定代表人,公司拒不配合变更。
2. 执行难
即便法院判决变更,因公司不提供接替人员,市监局无法强制办理。
3. 维权成本高
个人需反复诉讼,却仍面临“胜诉难执行”的尴尬。
典型案例:
某科技公司前高管离职5年,仍被登记为法定代表人,导致其无法申请贷款。
某贸易公司股东退出后,因公司拒不配合变更,被列入失信名单。
二|破局:2025年新规带来哪些变革?
《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》(第95号令)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:“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变更登记义务时,法院可要求登记机关直接涤除相关人员登记信息,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。”
三大突破性规定:
1. 强制涤除机制
无需公司配合,法院可直接通知市监局删除登记信息。
2. 公示制度
涤除信息将通过企业信用系统向社会公开。
3. 适用范围广
涵盖法定代表人、董事、监事、高管、股东等全部关键人员。
三|影响:新规将如何改变市场生态?
对个人
解除绑定:被冒名登记人员可彻底摆脱“被法人”困扰
信用修复:涤除信息同步公示,避免影响个人征信
对企业
倒逼合规:企业必须及时办理人员变更登记
信用风险:拒不履行将面临公示,影响商业信誉
对市场监管
执行有据:解决长期存在的“判决执行难”问题
信息透明:完善企业信用公示体系
四|实务指南:如何适用新规?
适用情形
离职员工仍被登记为法定代表人/高管
退出股东未被及时变更登记
其他被冒名登记情形
维权路径
提起诉讼:请求法院判令公司办理变更登记
申请执行:凭生效判决要求法院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
公示涤除:市监局收到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涤除
五|特别提醒:
● 2025年2月10日新规正式实施,现存历史问题可溯及适用
● 建议被冒名登记人员尽快通过司法途径维权
● 企业应建立人事变动同步更新登记制度,避免法律风险
转发提醒
如果你是:
□ 离职后仍“被法人”的职场人
□ 遭遇变更登记难的企业主
□ 关注企业合规的法律从业者
上一篇:朱崇坤 赵文雅:诉讼中“新证据”与“新事实”的界定……
下一篇:赵文雅:企业破产视角下共益债务的构成要件与……